我们提供安全,免费的手游软件下载!
常见的多智能体框架有几类,有智能体相互沟通配合一起完成任务的例如ChatDev,CAMEL等协作模式, 还有就是一个智能体负责一类任务,通过选择最合适的智能体来完成任务的路由模式,当然还有一些多智能体共享记忆层的复杂交互模式,这一章我们针对智能体路由,也就是选择最合适的智能体来完成任务这个角度看看有哪些方案。
上一章我们讨论的何时使用RAG的决策问题,把范围放大,把RAG作为一个智能体,基座LLM作为另一个智能体,其实RAG决策问题也是多智能体路由问题的一个缩影。那实际应用场景中还有哪些类型的智能体路由呢?
而这里我们看两种外挂策略,也就是可以直接在当前已有多智能体外层进行路由的方案。
- One Agent To Rule Them All: Towards Multi-agent Conversational AI
- https://github.com/ChrisIsKing/black-box-multi-agent-integation
MARS其实是一篇大模型出现前的文章,但是却可以作为多Agent路由的基础文章之一,它主要针对当 不同领域(能力)的智能体选择 。思路非常清晰。论文先定义了多智能体选择问题,该问题的组成元素包括
那自然就有两种智能体选择的方案, 一个是直接基于query进行选择(Query-Pairing),一个是基于智能体response进行选择(Response-pairing) ,当前的多智能体决策也就是这两个大方向,前者更快但精度有限,后者更慢但效果更好。下面说下方案中的细节,因为实际操作时你会发现两个方案都有难点。
基于query进行判断的问题在于 如何描述agent能干啥 ,论文指出智能体的能力边界不好界定,更难描述。
论文给出的一个方案是使用 query sample ,虽然不知道模型的全局能力,但是基于用户历史的使用情况,可以知道模型能回答哪些query,例如"locate me some good places in Kentucky that serve sushi"这个问题,"Alexa", "Google"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可以基于历史收集的query样本训练一个 多标签分类模型,预测每个query哪些智能体可以回答 。其实这种方案也是使用了response,只不过使用的是历史agent回答。
除了query分类,论文还用了相似度。论文收集了agent在公开网站上的能力描述,例如"Our productivity bot helps you stay productive and organized. From sleep timers and alarms to reminders, calendar management, and email ....".然后使用agent描述和query的文本相似度排序作为agent能否回答该问题的判断。这里论文尝试了bm25,USE,还有微调Roberta等方式进行向量编码。之前我们也考虑过类似KNN的方案,但这种方案有个问题在于文本相似可以衡量领域差异,例如数学Agent,金融Agent,但是无法区分任务复杂程度,所以不适用于领域之外的其他agent路由场景。
使用在线模型回答来进行路由的核心难点其实就是如何判断response质量,论文指出的是前文多通过response和query的相似度来判断,这是不够的,还要判断准确性,因此论文采用了cross-encoder训练了query-response ranking模型。不过在大模型出来后的这两年,对于response回答质量有了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例如OpenAI的3H(Helful, Harmless,Honesty),DeepMind更关注的2H(helpful, harmless),也有了更多的Reward和Judement模型的训练方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好对齐RLHF-OpenAI·DeepMind·Anthropic对比分析 。
这里就不细说论文的方案了,直接来看下效果吧。论文在22年当时的四大Agent(Aleax,Google,houndify,Adasa)上评估,基于Response排序的方案最好,不过使用Query Sample分类的方案效果也不差。
- Adaptive-RAG: Learning to Adapt Retrieval-Augmented Large Language Models through Question Complexity
前面的MARS更多是从领域层面对智能体进行划分,例如bank agent,weather agent,transport agent,但是RAG问题上,领域差异更多只影响数据库路由,也就是使用哪些召回,查什么数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差异,来自问题的复杂度。类似的方案有SELF-RAG,不过它是把路由融合在了模型推理的过程中,整体复杂度太高,可用性就有些低了。所以我们看下Adaptive-RAG的外挂路由的方案。
Adaptive-RAG提出了通过分类器,对query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并基于分类结果分别选择LLM直接回答,简单单步RAG,或者复杂多步RAG(论文选择了Interleaving-COT),如下图
那如何判断一个query的复杂程度呢,这里其实和前面MARS提出的query pairing中的query多标签分类模型的思路是相似的。也是使用同一个query,3种模式的回答结果的优劣作为标签来训练分类模型,当然也可以是listwise排序模型。论文使用的是有标准答案的QA数据集,因此多模型回答的结果判断起来会比较简单,这里3种回答方式也有优先级,那就是更简单的链路能回答正确的话,默认标签是最简单的方案。这里的query分类器,论文训练了T5-Large,样本只有400条query,以及每个问题对应在3种链路上的回答结果。
而在现实场景中RAG样本的反馈收集要复杂的多,需要先基于标注样本训练Reward模型,得到对回答质量的评分,再使用Reward模型对多个链路的回答进行打分从而得到分类标签。
如果你的RAG链路选择更多,优先级排序更加复杂的话,不妨使用多标签模型,得到多个候选agent,再基于多个agent之间的优先级选择复杂程度最低,或者在该任务上优先级最高的Agent进行回答。
效果论文分别在single-step和multi-hopQA数据集上进行验证,Adaptive都能在保证更优效果的同时,使用更少的时间和步骤完成任务(Oracle是当分类器完全正确时的效果比较天花板)
- Zooter:Routing to the Expert: Efficient Reward-guided Ensembl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第三篇论文是从用户回答偏好出发,选择最合适的agent,其实也是最优的基座模型。基座模型Ensemble和Routing也算是智能体路由中的一个独立的方向,包括的大模型小模型路由以求用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来平衡效果,也有多个同等能能力的模型路由来互相取长补短。个人认为基座模型的路由比不同领域的Agent,或者rag要复杂一些,因为基座模型间的差异在文本表征上更加分散,抽象难以进行归类和划分。这差异可能来自预训练的数据分布差异,指令数据集的风格差异,或者rlhf的标注规则差异等等~
正是因为难以区分,所以基座模型路由要是想使用query-pairing达到可以和response-pairing相近的效果和泛化性,需要更多,更丰富的训练数据。Zooter给出的就是蒸馏方案,也就是训练reward模型对多模型的回答进行评分,然后把模型评分作为标签来训练query路由模型。如下
蒸馏部分,论文借鉴了蒸馏损失函数,为了从reward模型中保留更多的信息,这里没有把多模型的reward打分最后转化成top-answer的多分类问题,而是把reward打分进行了归一化,直接使用KL-divergence让模型去拟合多个模型回答之间的相对优劣。同时考虑到reward-model本身的噪声问题,论文在蒸馏时也使用了label-smoothing的方案来降低噪声,提高模型回答置信度。其实也可以使用多模型reward打分的熵值来进行样本筛选。
奖励函数,论文使用QwenRM作为reward模型,混合多数据集构建了47,986条query样本,对mdeberta-v3-base进行了蒸馏训练。
效果上,论文对比了6个单基座模型,使用蒸馏后的模型进行query路由(ours),以及使用不同Reward模型对response进行路由,还有SOTA GPT3.5和GPT4
更多RAG路由,智能体路由,基座模型路由Ensemble的论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想看更全的大模型相关论文梳理·微调及预训练数据和框架·AIGC应用,移步Github >> DecryPrompt
热门资讯